PG电子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近期,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努力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正逐步从全面打通大动脉、基本畅通微循环,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转变。
“从全国来看PG电子,当前查验不劝返、检测不等待、核酸不重检PG电子、政策不加码等车辆通行要求总体落实到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李华强告诉记者,自5月4日起,全国临时关闭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清零;自5月10日起,因疫情防控导致物资运输受阻的村庄数清零。
5月份以来,随着物流保通保畅举措逐步落地,交通运输行业主要运行指标稳中向好——
货运量稳步提升。与4月18日相比,6月2日的高速公路货车流量上升约11.3%,铁路、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5.8%和7.5%,均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6月以来PG电子,全国邮政快递日均业务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全国港口运行稳定畅通。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同比下降0.7%,日均环比增长3.2%。
重点枢纽逐步复工达产。5月以来,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同比均稳定增长。上海港5月下旬以来呈加快恢复态势,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回升至正常水平九成以上,促进全面达产;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环比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上海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较4月18日增长232.5%,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八成以上;广州白云机场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交通运输部表示,下一步将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一是坚决杜绝擅自关闭关停交通基础设施、擅自设置防疫检查站点,严防通行管控层层加码;二是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全力保障重点港口、航空机场、铁路货站、物流园区等枢纽场站正常运转;三是分类分级推动涉疫地区的物流配送节点、营业网点等尽快恢复运营,畅通微循环。
4月16日,两辆满载汽车零部件的大货车从上海驶抵湖北武汉市。这批零部件是上海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重点企业的库存产品,经过严格消杀后被转运至东风本田,让该公司生产计划得以正常推进。“感谢交通等部门大力支持,让我们很快补齐了零部件缺口,得以正常生产。”回顾采购经历,东风本田副总经理郑纯楷感触颇深。
物流畅通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的基础。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解决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产品外运等物流难题——
安徽省有关部门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服务平台,先后发布两批619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部署开展对接重点企业专项行动,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对接企业需求。截至6月6日,安徽省因疫情暂时性停产的4101户规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3962户,复工率达96.6%。
河南省交通部门将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物资运输纳入重点保障范围,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保障优先通行。同时,组织道路货运企业提供针对性运输服务,提前准备技术状况好的车辆,主动与农资、粮食等部门和企业联系,提早签订运输合同,保障“三夏”生产的物资运输需要。
协调铁路部门为黑龙江建龙钢铁公司运输钢材,协调解决飞鹤乳业等企业货运司机行程码“带星”影响通行问题……为及时响应规上工业企业物流需求,黑龙江省成立了由交通、工信等部门牵头的工业企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专班,全天受理,“一企一策”,为不少企业解了难题。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各地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全面复工达产,按照“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原则,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全力促进物流各环节各要素高效衔接。
低风险地区车辆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加大调度疏解拥堵、手机便捷“扫一扫”电子通行证二维码核验真伪……近期,江苏交通部门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政策措施。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查验点时,来自低风险地区的货车司机只要出示行程码,便可快速通过。
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货车通行管控政策的同时,着力加强对货运企业和货车司机的帮扶关爱。
浙江省出台金融支持物流保通保畅专项政策,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货车司机等群体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对因疫情影响导致还款暂时困难的交通物流主体,视情况合理给予贷款延期、展期或续贷安排,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为交通物流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上海港对进口重箱库场使用费给予50%的优惠减免,在江苏太仓港成立空箱转运中心,压缩空箱调用、码头装卸、集卡短驳等费用,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据估算,往返于苏州和洋山港的40英尺集装箱运输成本,可压减1000元/箱。
李华强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各地用足用好国家层面和各地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社保缓缴、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货运物流经营者,特别是广大个体货车司机能够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本报记者 刘志强)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0%,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该项目研究团队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等单位组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许春鹏、研究员王博和研究员张海春,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余逸伦等合作,以古蝉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
与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相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皮肤干燥更为持久且难以改善,有时还会出现瘙痒、脱屑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畸形。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PG电子,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PG电子。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